刘洪洋大使就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及中国与东帝汶互利务实合作在东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
2017年9月6日,刘洪洋大使在《东帝汶之声》发表署名文章《一起走,才能赢——东帝汶人民的期盼,就是中东合作的方向》。文章从“一带一路”是什么?“一带一路”怎么建?“一带一路”可以为东帝汶人民带来什么?三个问题着手,全面阐释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主要内容、核心精神、合作原则及发展方向,展望了中东两国关系以及双方在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,加强基础设施、农业、教育、卫生、经贸、金融等领域互利务实合作的美好前景。

W020170907407321424235.jpg

  文章全文如下:

  一起走,才能赢

  ——东帝汶人民的期盼,就是中东合作的方向

  中国驻东帝汶大使 刘洪洋

  今年5月,东帝汶时任规划与战略投资部部长夏纳纳率领由5名部长和3名副部长组成的高级别代表团,前往中国北京出席由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共同参加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。东帝汶和中方同国际社会一道发出了合力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。期间,中东两国政府签署了“一带一路”合作谅解备忘录,标志着中东两国合作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,对东帝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5月以来,越来越多东帝汶朋友对“一带一路”产生了浓厚兴趣,大家纷纷向我询问关于“一带一路”的问题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分别是:“一带一路”是什么?“一带一路”怎么建?“一带一路”可以为东帝汶人民带来什么?在此,我愿和东帝汶朋友一起分享我本人关于这三个问题的一些看法:

  一、“一带一路”是什么

  “一带一路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,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分别在哈萨克斯塔和印度尼西亚提出,核心是对接各国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,深化务实合作,促进协调联动发展,实现共同繁荣。“一带一路”的提出有着深厚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,契合了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:

  (一)“一带一路”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传承之路。2000多年前,一支和平使团从中国长安出发,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沟通东西方的“凿空之旅”,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,也就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源。15世纪初的中国明代,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七次远洋航海,留下千古佳话。郑和也曾到达东帝汶,带来中国的瓷器,带走东帝汶的檀香木。可以说自古以来,丝绸之路就是沟通与传播友谊的桥梁和纽带。今天,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,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社会信息化、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,各种文明相互借鉴、相互依存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就是要传承古代丝绸之路“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”的精神,促进各国共同发展,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  (二)“一带一路”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发展之路。一带”面向陆地,“一路”面向大海,东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,西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,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腹地。目前,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,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,中国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“一带一路”贸易畅通合作倡议。“一带”和“一路”并行互补,将为所有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插上两只强劲的翅膀,实现合作共赢。

  (三)“一带一路”是连接不同国家和文明的友谊之路。古代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、印度河和恒河流域、黄河和长江流域,跨越埃及文明、巴比伦文明、印度文明、中华文明的发祥地,跨越佛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,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促进不同文明、宗教、种族求同存异、开放包容,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,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。

  二、“一带一路”怎么建

  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秉持“共商、共建、共享原则”,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实现:

  (一)政策沟通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不是另起炉灶、推倒重来,而是实现各国现有发展战略对接、优势互补。各国要加强政府间合作,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,通过战略对接发挥“1+1大于2”的作用。目前,中国正积极就“一带一路”同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进行政策沟通,与老挝、缅甸、柬埔寨的规划对接也已全面展开。

  (二)设施联通。要想富,先修路。各国应共同加强互联互通建设,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。特别是与中国地理相邻的东南亚地区,更是设施互联的重点和优先地区,仅在最近半年就捷报频传:2017年4月4日,中国和印尼企业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项目正式签署总承包合同;8月9日,由中国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正式开工;8月22日,泰国内阁批准了泰中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设计合同。

  (三)贸易畅通。各国要积极构建良好营商环境,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,做大做好合作“蛋糕。2014年至2016年,中国同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。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,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。目前,中国正抓紧同东盟一道推进RCEP谈判,共同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。

  (四)资金融通。各国要不断深化金融合作,为“一带一路”提供资金保障。4年来,通过各国共同努力,已建立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、丝路基金等金融机制,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、互为补充,形成层次清晰、初具规模的“一带一路”金融合作网络。特别是亚投行已有包括东帝汶在内的77名成员加入,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。

  (五)民心相通。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,民相亲在于心相通。”各国要致力于探讨多层次、宽领域的人文合作,加强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旅游、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,促进各国民间往来,加深各国相互理解、尊重和信任,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夯实民意基础,筑牢社会根基。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,鼓励国际文教交流。

  三、“一带一路”能为东帝汶人民带来什么

 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中国就始终心系包括东帝汶在内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利益,为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。在东帝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,中国始终在道义上予以东人民坚定支持。1975年,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东帝汶独立的国家。2002年5月20日东恢复独立后,中国又是第一个与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。15年来,中东双边关系发展顺畅,经贸务实合作深入发展。中国为东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,并在基础设施建设、医疗、卫生、教育等各个领域给予东方协助。

  今天,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,中国的经济、金融、科技、人力资源等要素均得到了极大发展,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锚。现在,中国有能力更好实现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繁荣发展的愿景,有能力为各国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更多贡献。

  当前,东帝汶仍处于国家建设的初级阶段,急需吸引更多外来投资,加大基础设施建设,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;同时,东帝汶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地带,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;最后,中东两国人员往来日益密切,两国人民情谊源远流长。因此,在东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,契合了东国家发展的需要,契合了东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,契合了中东双边关系长期友好发展的方向。

  中国愿与东方进一步加强沟通,深化合作共识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与东帝汶国家发展规划对接,使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在东落地生根,不断深化两国经济、贸易和金融合作,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。同时,根据东需要,优先确立一批主要合作项目,为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和渠道。中方还将利用中东两国政府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,为东农业、教育、卫生等领域发展提供支持。

  总之,东帝汶人民的期盼,就是中东合作的方向。我相信随着中东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和“一带一路”在东帝汶的不断推进,东帝汶朋友的生活会更加美好、富足、便利。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,共商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大计,共享合作累累硕果。

相关新闻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
.